临近午饭时间,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公租房一期门口,佤族妇女肖青兰的特色小摊车前逐渐围拢了不少客人,她经营的佤族特色小吃,深受顾客欢迎。
肖青兰以前在外省打工,后来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她回到了家乡务工。今年一月,看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的地摊经营区临时小摊招租信息,她很快报了名。
“住进公租房后,我有了安稳的家,现在家门口还能摆摊卖小吃,赚钱、照顾家庭两不误。”肖青兰高兴地说,“这些暖心实在的惠民政策真是把‘安居’和‘乐业’都送到了我们老百姓心坎上!。”
增设特色小摊车是沧源佤族自治县结合群众诉求实施的一项临时便民摊区民生工程。这些整齐划一的便民小摊不仅为低收入和失业人群提供了新的就业和增收机会,还有序规范了灵活就业者的经营行为。
民生关切,监督所至。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民生事项强化监督检查,全面开展“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
该县纪委监委结合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活动广场周边和部分商住区摊贩占道经营,导致噪音扰民、环境脏乱等问题,要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疏通城市管理的梗阻、症结。
通过监督监管同向发力,统筹力量深入一线看实情、听民意,并经过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全县共划立了公租房一期出口、民中路口、葫芦湖公园等6个临时便民摊区,增设“晚市”和免费“临时摊点”,为城市增添新活力。
“堵不如疏,划定便民摊区在规范无序占道经营、促进就业、拉动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在‘放’与‘管’之间实现巧妙平衡,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沧源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围绕这一重点,该县纪委监委进一步整合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力量,强化专项监督、贴身监督、跟进监督,进一步压实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责任,共同守护民生温度。
该县纪委监委强化“组组”协同,一方面推动职能部门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大环境卫生和噪音污染治理管控等,对“便民摊区”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做好宣传发动、流程简化、服务保障,推行“一摊一人”服务,努力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群众灵活就业,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我们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明确了摊位的经营时间、经营范围,抓实食品安全监管、环境卫生的监督等方面具体工作,还结合实际推行1个工作日完成审批流程,有序推动便民摊区‘放’‘管’平衡,更好惠及民生。”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进葫芦湖公园幸福广场,人群熙熙攘攘、摊位井然有序,氤氲的热气在灯光的照耀下点燃了整个夏日,也见证着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