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高级站内搜索
您现在位置 : 网站首页 > 清风文苑 > 正文

清风时评丨在开门教育中察症结、破顽疾、扬新风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坚持开门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扎实,学习教育成效是否显著,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把问题找出来、把监督亮起来、把成效晒出来,在开门教育中察症结、破顽疾、扬新风,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

把问题找出来,广开言路察作风症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声音是丈量作风的标尺,纳谏之门开得越广,作风建设的靶向就越准。党员干部当以广纳群言为路径,把群众视角作为发现问题的“放大镜”,拓宽“线上+线下”纳谏渠道把群众请进来。既要用好政务热线、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数字化载体倾听云端民意,也要用好蹲点调研、民情恳谈会等传统方式叩开百姓家门,真正让群众敢讲真话、愿吐心声,让作风问题在敞开门中无所遁形。纳谏不是走过场,关键在察症结。党员干部要练就听音辨症的本领,从群众抱怨中梳理作风短板,在意见建议里捕捉整改方向。面对群众提出的老问题、新表现,要刨根问底、深挖病灶,也要举一反三、溯源症结,将零散的群众呼声转化为系统的问题清单,让纳谏之门成为透视作风症结的“显微镜”,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把监督亮出来,凝聚合力破作风顽疾。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监督是祛除作风顽疾的有力武器,唯有将监督之门开得敞亮,方能借群众慧眼之力让作风问题无处藏身。各行业各领域要以开门监督为抓手,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群众监督网络,既要深化政务公开,将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也要创新监督形式,通过设立作风监督哨、开通随手拍举报平台等方式,激活群众监督的神经末梢,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流动探头,让不正之风无处遁形。监督不是花架子,核心在破顽疾。党员干部要将群众监督视为破解作风顽疾的利刃,面对“四风”问题改头换面、隐形变异,要自觉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第一种形态”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以群众监督的“外力”激发自我革新的“内力”,让监督之门成为破除作风顽疾的突破口,推动作风建设行稳致远。

把成效晒出来,以评促改扬作风新风。“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群众口碑是检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唯有将验效之门常开不辍,以群众评议为尺,才能不断焕发作风新风。党员干部要以开门验效为导向,构建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的全链条评估体系,既用满意度测评、民主评议等方式量化成效,又通过走访座谈倾听群众心声,让作风建设成效在“阳光晾晒”中接受检验。验效不是终点站,根本在扬新风。党员干部当以群众评议为指挥棒,对群众点赞的务实举措、高效服务,及时总结提炼形成长效机制,让“新风”制度化、常态化;对群众不满意的薄弱环节,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跟踪问效机制,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查缺补漏、校准偏差。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推动作风建设从解决具体问题向构建治理体系跃升,让新风正气浸润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以实绩赢得群众口碑,让作风建设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金利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