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高级站内搜索
您现在位置 : 网站首页 > 清风文苑 > 正文

清风时评丨党员干部要传承好勤俭“家书”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党员干部在开展公务活动、办公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份《条例》不仅是一份制度文件,更是一封写给广大党员干部的“家书”,时刻提醒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带头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读懂字里行间的初心密码。回顾党史,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党的鲜明标识。从延安窑洞里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西柏坡“进京赶考”时的“两个务必”,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勤俭办一切事业”,一路走来都铭刻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足迹。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深刻认识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要明白守好节俭初心,既是对优良传统的传承,更是对使命担当的践行。

品味笔墨深处的为民情怀。《条例》字字千钧,承载的是我们党“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执政追求。节俭不是空洞地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压缩行政开支、严控公务接待、杜绝资源浪费,一项项数字减少的背后省下的是不必要的开支,换来的却是民心所向。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遵守制度,更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只有节俭办公、精打细算,把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做到“节用而爱人”,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

奏响新征程上的奋进旋律。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执着,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誓言,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的坚守......这些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名字告诉我们:真正的政绩,不在高楼大厦的“显绩”里,而在群众口口相传的口碑中。我们要始终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校准政绩观这个“总开关”,把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和干净干事的政治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时刻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以优良作风取信于民,以清廉本色服务群众,奏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奋进乐章。(罗雅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